咖啡的世界與任何農作物一樣,都有許多專有的名詞、複雜的品種變化和分類等。為了幫助剛接觸這個領域的朋友們快速認識咖啡,即使有點枯燥,我們還是先從簡單的認識咖啡開始,帶領大家對咖啡有個最基本的認識之後,在後面的分享溝通上才會更輕鬆明瞭。

咖啡的品種

咖啡為茜草科、咖啡屬的常綠灌木,以熱帶地區為生長中心,一直以來被認為有某些藥效如健胃、醒腦、止血、散熱、強身等,茜草類植物最為人知的就是梔子,果實從古代就被人曬乾作藥材。咖啡屬的植物約有四十種,但具有商業價值的咖啡豆僅有三大類:阿拉比卡(Arabica)、羅布斯塔(Robusta)、賴比瑞卡(Liberica)

阿拉比卡樹種(Coffea Arabica,又稱「小果咖啡」)

  原產於衣索比亞阿比西尼亞高原(今日的衣索比亞高原)。初期主要用作藥物食用,自西元十三世紀起發展出烘焙後飲用的習慣,十六世紀起經由阿拉伯世界傳入歐洲而成為全球性飲料。

  世界咖啡中,阿拉比卡佔有75~80%,原因是因為其絕佳風味香氣,使其成為可直接飲用的咖啡。但它對乾燥、霜害、病蟲害抵抗力最差,尤其不耐「葉鏽病」侵害,價格容易因此浮動變化。斯里蘭卡曾經是最佳的咖啡生產國之一,卻因葉鏽病而致使咖啡樹全滅,才轉而發展紅茶產業。阿拉比卡主要生長在熱帶地區高海拔且較冷洌地區,因此常見咖啡產品會強調生長於標高多少海拔的說明,藉以強調品質。[註]

主要產地:

 非洲:衣索比亞、肯亞、盧安達、剛果、辛巴威、莫三比克、烏干達、蒲隆地、喀麥隆、坦尚尼亞

南美洲:哥倫比亞、巴西、秘魯、墨西哥、智利、厄瓜多、玻利維亞

中美洲:薩爾瓦多、巴拿馬、尼加拉瓜、哥斯大黎加、宏都拉斯、瓜地馬拉

 亞洲:印度、越南、寮國、印尼、台灣、泰國、葉門、巴布亞紐幾內亞、中國雲南省等

大洋洲:夏威夷、澳洲、新幾內亞

加勒比:牙買加、多明尼加、波多黎各


羅布斯塔樹種(Coffea Robusta Linden,又稱「羅姆豆」)

  原產於非洲剛果,耐葉鏽病,抗病力比阿拉比卡強悍,因此又稱「粗壯豆」或「強壯豆」。羅布斯塔種為剛果種之突變種,生長於阿拉比卡種無法適應生存的高溫多濕地帶。

  羅布斯塔豆具有獨特香氣與苦甘味(統稱「羅布味」)有人認為這味道是霉臭味,因此而排斥之,甚至不願嘗試,這是肇因於市面上許多配方混豆所採用的羅布豆為追求便宜,而採用商用、廉價而風味不佳的羅布豆當基底,其橡膠輪胎般的味道令人不敢恭維;但其實好的羅布斯塔咖啡豆可以為配方咖啡增添好風味和油脂感,甚至可以單品品嚐,風味還挺不賴。配方豆中只需少量羅布豆,即有可能全面覆蓋掉阿拉比卡的風味,因此在比例上的拿捏至關重要,羅布斯塔就是這麼性格鮮明。由於其風味特性太強勢,常被業者拿來作為阿拉比卡的對照組,或將其醜化為惡味、廉價而不健康等,這是不盡然正確的。

  羅布斯塔的咖啡因含量爲 3.2%,是阿拉比卡 1.5% 的兩倍,許多罐裝咖啡、即溶咖啡均會添加不少比例的便宜羅布豆在其中以節省成本,因此飲用時要特別注意咖啡因,以免超標而產生不適。

主要產地:印尼、越南、非洲、印度等咖啡生產大國。


賴比瑞卡樹種(Coffea Liberica,又稱「大果咖啡」)

原產於西非,對於高低溫、潮濕、乾燥等各種環境適應力極強,唯獨不耐葉鏽病,風味又比阿拉比卡差,市場價值不高,因此僅在西非部分國家國內交易買賣,國際市場則乏人問津,台灣更是根本買不到。


 上圖左:盛開的咖啡花  上圖右:結實累累的咖啡櫻桃(果實)



左圖:由左至右分別為賴比瑞卡、羅布斯塔與阿拉比卡咖啡生豆。可以明顯看得出來賴比瑞卡的特色是有如米粒般一頭為尖頭狀;羅布斯塔渾圓飽滿,豆體肥而厚,中間線比較筆直;而阿拉比卡豆體呈橢圓長條狀,中間線有如閃電般的S型彎曲,豆體較扁平。



註:海拔標高常見有「英制」與「公制」之分,英制的數字總是很大、很嚇人,換算成公尺後其實也不過爾爾。曾見有便利超商的文宣玩弄文字遊戲,刻意用大數字標高「嚴選高海拔 4,500 英尺極品莊園咖啡豆」欲強調他們的品質非常高,但實際換算下來之後僅只是常見的海拔「1,350 公尺」而已,且也只是再普通不過的商業豆,並不是什麼多特別的極品、稀有咖啡。而事實上咖啡種植也不是越高越好,在赤道圈極限海拔 2,100 公尺,南北迴歸線區極限約海拔 1,200 公尺,冰天雪地的地方是根本長不出咖啡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哇洗噢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